從科學角度,看瑜伽舒壓療癒

目錄
從科學角度,看瑜伽舒壓療癒
壓力就像束腹褲,睡前瑜伽是你的「呼吸解放時刻」!透過和緩的身體活動與呼吸調整,讓身體帶領大腦放鬆,減少焦慮與疲勞。兩個方法分享,幫助你解放大腦空間,釋放壓力。

週一不想上班?讓瑜伽無痛退散,假日症候群!

你需要規律放鬆

對於每周一循環地工作,
伴隨身體緊繃,莫名腰痠,肩頸脹,
覺得自己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無力感準時上班交差,唯一忘記的就是,
告訴自己已經很棒了。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
而是找到明確的下戲關燈時間,躺平放鬆。

壓力像束腹褲

很喜歡 Youtube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中形容壓力,
壓力就像束腹褲,要讓肚子不要凸出來。
壓下去,就看起來平了,同時也感受到緊繃。
但束縛並不是鍛鍊肌肉,拆下依然是脂肪肚肚。
反而穿久了習慣,緊到快不能呼吸也無感,
唯有在拿下來之後,
才知道原來,曾經那麼不舒服。

日常瑜伽 解開束腹

日常瑜伽的角色,就是溫柔提醒您,
適時拆下束腹,好好呼吸,
並漸進式的鍛鍊身體和覺察力。身為個性急噗噗的我,瑜伽在我生活中,
扮演身體訓練/舒緩壓力/療癒的角色,
在各種工作低潮,轉職糾結,職業倦怠中
我最常用的兩個方法,找回起床動力,
分享給情緒過勞的上班族。

How: 如何舒緩壓力不糾結

先了解糾結的生理機制

說明方法前,先理解糾結的生理機制,才能對症下藥。

真相模糊而焦慮 感到壓力大

遇到壞事或不如意的事後,
因為對真相模糊不清而焦慮。

模糊帶來焦慮,又因大腦前額葉,
想像而放大,製造更多情緒的負擔。

情緒無限放大

因模糊而焦慮,因想像放大焦慮,
而大腦天生不完美,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
所以想不出答案若硬想,容易更糾結,
這些累積慢慢在身心反應出來,睡不好,身體緊繃,注意力不集中。

A. 睡前提筆寫下來

解放腦空間 :

待辦事項,煩惱的事情寫下來,
當我們寫下來,是給大腦訊號:
放心,不需要再提醒我了,我已經記下來了。
寫下來的動作,可以停止放大想像,
停止陰謀論,停止自我對話。
關掉大腦前額葉,改利用枕葉來書寫。
讓實際的提筆動作,改變大腦活躍的區域,
寫的愈仔細,越能幫助大腦平靜下來。
幫助睡眠

刻意練習-緩緩呼吸。

大腦焦慮的時候,會心跳加快,呼吸加速,
而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會讓人更焦慮。

所以提筆寫的時候,故意呼吸放慢,刻意練習。
主動有意識的做,營造一種平靜呼吸的狀態。
不斷重複的執行,大腦就會學習,
最終成功騙過自己的大腦。

而這個練習的過程,就是療癒,
與瑜伽練習的冥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未來健康研究院 方識欽醫師說得很貼切:
情緒問題,不是策略問題,不是鬥志問題,
單純是火上加油的問題。

本來發生壞事,逃不走,卻因為模糊和想像,
一直火上加油,大腦陷入迴圈。

雖然看著,寫出來畫出來的東西,還是擔心,
但總比模糊想像來的好,因為有個明確的目標可以處理。

B. 睡前瑜伽活動身體

由身入心

先從身體上的練習,專注在動作,
學習先將注意力,從外放到自己身上。
幫助大腦轉換活躍的區域,

順著口令,配合著吸氣吐氣,
心跳雖然因動作轉換而加速,
但大腦知道,是因為瑜伽練習,
而不是任何其他事。

動態中專注

你會發現當我們能在動態中專注,
才能在靜態時沉澱。

當我們有很多煩雜焦慮的事時,
或躺或坐,思緒容易一湧而來,
很正常,你我都一樣。

重點在吐氣

思緒進來,就讓它進來,
發現了看見了,
就再將專注力放到呼吸上,把氣吐光,感覺氣流經過鼻腔,
這樣來回來回的練習,
自然就會沉澱下來。

控制呼吸,療癒自己

不管是提筆寫下,或是瑜伽活動身體,
回到根本,
都是運用呼吸練習,騙過大腦,
達到療癒效果。

瑜伽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工具,
當狀況不好時,療癒自己,
會比強迫自己加油努力更有效。

What 結論: 動起來

療癒是過程 行動才是目的

瑜伽療癒是一個過程,
自我療癒給了我們選擇,

到底是帶著超載崩潰的心情,
還是平靜的心情去面對問題。

而最終行動才是目的
該處理 該行動的事情一件也沒少,

人生是趟旅程,該走的路誰不比誰多,誰不比誰少。

自我覺察 也是自我保護

瑜伽練習中的覺察 不能保證壓力炸彈不爆,
但覺察的好處,是擁有更多時間空間的選擇,

到底炸彈是搬到空曠無人的地方,拆彈引爆,
或是直接在部門會議,爆破噴淚 ?

道理都相似 不拘溺於形式

療癒的道理是如此,靜坐的道理也是如此,
呼吸法的練習也是如此。

重點從來都不是,有沒有靜坐,
有沒有敲頌缽,有沒有做瑜伽,

有沒有參加工作坊,有沒有吃素,
有沒有唸經,有沒有拜拜,

有沒有買水晶,
有沒有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真正的重點是行動,
任何方法,帶給你身心平靜都是好方法。

但若沒有行動,這些心靈成長工具,
都不及罵完髒話"看",就捲起袖子處理問題來的療癒。

Now 屬於你的每日行動

日常瑜伽不是孤芳自賞,我們帶入生活,
關注自己,也關心星球國家大事。

閱讀理解,讓知識幫助我們明辨是非。
願瑜伽練習,帶給這數位時代的我們,
更多心靈和身體上的自由:

  1. 每天起床,喝一杯水
  2. 等紅綠燈時,活動腳趾頭,手指頭
  3. 加入日常瑜伽的行列



工商區域:
晚間- 睡前哈達瑜伽 開放報名嚕 !
加入官方Line,取得完整課程資訊
報名連結: https://page.line.me/247ertre

Reference

未來健康研究院-方識欽醫師談焦慮
https://youtu.be/H_gIiX5fObo?si=7ATlJevhYXSbXoLj

抗壓性高真的好嗎?察覺被你忽視的長期壓力
ft. 陳永儀博士 美國執業臨床心理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gX3zHAOfM&t=1289sDr

Amantha Imber 《The health Habit》
https://amantha.com/the-health-habit/


我想體驗